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社会公益事业 > 环境保护领域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崇左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天等县县城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2024-01-13 08:30     来源:崇左市生态环境局网站
【字体: 打印

天等县水利局:

你单位报来的《天等县县城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经审查,现批复如下:

一、天等县县城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项目代码:2019-451425-76-01-044371)位于崇左市天等县天等镇盛典村龙洞屯,占地总面积为22.93公顷,其中永久占地面积约0.30公顷,临时占地面积约22.63公顷,新建性质。取水口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4′31.278″,北纬23°5′55.418″;一级泵站设置在龙洞天窗外南侧,在地下暗河上游取水,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4′31.146″,北纬23°5′54.937″;二级泵站设置在龙洞天窗外西南的高地上,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4′27.440″,北纬23°5′54.317″;输水管线起点坐标为东经107°14′42.473″、北纬23°5′43.146″,终点坐标东经107°8′10.729″、北纬23°5′54.479″。项目总投资11876.6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22.2万元,占总投资的1.87%。

项目取水水源为龙洞地下水天窗,2025年日用最高供水量2.5万立方米/日、2030年日用最高供水量3万立方米/日,原水经过两级泵站加压再经输水管线送至县城水厂(朝阳水厂)现状输水干管接口处,运行后枯水期或应急情况下年取水量243万立方米。项目主要建设一级泵站、二级泵站、输水管线工程,包括引水隧洞(长43米)、取水竖井、集水池等,配套建设办公楼及库房、配电间及控制室、给排水、供电、环保工程等设施。输水管线自二级泵站出水口开始敷设,终点达县城水厂现状供水干管接口处,全长16368.80米,管线穿越506县道1处,县级以下道路55处,穿越天等河7处,采取倒虹吸管式。二级泵站为龙洞提水灌溉工程预留建设安装位置,灌溉工程不在本次工程建设范围。

二、项目已取得自治区水利厅取水许可的批复(桂水审批〔2023〕67号),取得天等县自然资源局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字第451425202300003)。项目原水输水管道选线约153米涉及桂西南岩溶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根据《天等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天等县水利局关于天等县县城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涉及生态红线问题的咨询函>的复函》,项目符合《广西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办法(试行)》规定的允许有限人为活动情形,选址符合崇左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项目在落实《报告书》和本批复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对环境不利影响可以减少到区域环境可以接受的程度。因此,同意你单位按照《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路线走向、环境保护措施及本批复的要求进行项目建设。

开工前应按照建设活动的审批权限,由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的认定意见。

三、项目建设须重点做好以下环境保护工作

(一)落实以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场地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隔油、沉淀设施,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清洗设备和场区降尘;设置临时化粪池,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旱地施肥。

2.管道水下穿越天等河,应避开雨季施工,施工围堰在枯水期进行修筑截流,河床开挖采用细纱网拦截泥沙和悬浮物,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施工段河床原貌。严禁将多余的土石方留在河道或由水体携带转移。穿越河流施工应按照水利、防洪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3.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做好隧洞施工防护,对于稳定性较差的围岩,采用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对于稳定性较好的围岩,在满足覆盖层厚度的基础上采用挂网喷混凝土加锚杆支护;隧洞出口段在钢筋混凝土衬砌的基础上增加钢板衬砌。输水管道表面须进行防腐蚀技术措施处理。

4.做好管道试压废水收集和排放的管理工作,管道试压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用于周边农作物施肥。

5.取水泵出口设置流量在线监测设施。龙洞屯溶洞井周围100米处设立隔离防护设施以及禁止标志,禁止向落水洞或溶洞井内排放生活污水、洗涤废水、垃圾等。

(二)落实以下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施工期组织管理,施工现场设置围栏,采用洒水车定期对施工作业场地洒水,设置车辆冲洗平台,减少扬尘的产生。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不得装载过满,防止沿途洒落易起尘物料,车厢应密闭或遮盖;粉尘逸散性的工程材料应当密闭处理或遮盖抑尘。

(三)落实以下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距离居民住宅等敏感点较近的施工现场应利用临时围挡隔离和缓冲施工噪声;引水隧洞爆破采用全断面爆破法,应控制爆破的单炮炸药用量,做好爆破参数的优化和炮孔的堵塞,采取橡胶皮覆盖爆破面。施工期场界环境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要求。

2.运营期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维护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标准要求。

(四)落实以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产生的土方均用于回填,不设置弃渣场,废弃石方外售砂石厂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运至指定的堆放点堆放,不得随意倾倒、堆置。生活垃圾、管材切削后的余料、施工污泥渣土等固废集中收集,固废临时堆存场地需结合场地天然防渗能力采取原土夯实或混凝土地表硬化的防渗措施,顶部需加盖防雨顶棚。

2.运营期泥阀定期清掏泥沙,用于周边植被绿化。

3.严格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按要求申报相关资料,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废机油等危险废物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后委托有危险废物经营资质单位处置。危险废物暂存间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进行建设。

(五)落实以下生态保护措施

1.严格控制施工占地,按照施工边界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扩大施工范围,禁止随意砍伐林木或捕杀保护动物。

2.位于桂西南岩溶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管道建设安排在非雨季进行施工,管道施工时设置排水边沟,将汇水引入沉淀池处理后向周边林地排放,防止施工废水及地表水径流排入生态保护红线区,施工期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不得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临时堆土场、砂石料堆放点等,及时进行废料废渣的清理,严禁向保护区内倾倒废料废渣。

(六)落实相关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县级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七)落实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环发〔2015〕162 号),公开项目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并主动做好项目建设和运营期与周边公众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公众提出的环境问题,采纳公众的合理意见,满足公众合理的环境诉求。

四、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须按《报告书》所列的监测计划实施监测,并按国家有关要求公开自行监测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建设单位可自行决定项目试运行的具体时间并以书面形式函告崇左市天等生态环境局。未落实本批复和《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擅自投入运行、未经竣工环境验收擅自投入运行的,未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你单位在接到本批复20日内,将批准后的《报告书》送达崇左市天等生态环境局。

七、由崇左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崇左市天等生态环境局按照规定对项目执行环保“三同时”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我局。

八、本批复下达之日起超过5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我局重新审核。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应当重新报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崇左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1月12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